禹音:停止精神内耗,从打扫房间开始禹音:

你有没有这种经历:

推门进家,看着沙发上乱堆的衣服,茶几上七零八落的小物件,忽然气不打一处来;

在乱糟糟的屋里,坐没地方坐,站没地方站,难以静下心来读书学习;

而当你下决心清理一番,彻底把家打扫干净后,心情又瞬间好起来,沉闷的生活仿佛一下子被透窗进来的阳光打亮。

房间,像面镜子,能照出我们内心的模样。

扫灰除尘的过程,是打理心情的过程,也是治精神内耗的一帖良药。

《扫除力》中提到:房间,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精气神。

它不仅是吃饭睡觉的地方,更是安放心灵的角落。

哈佛商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:

幸福感强的成功人士,往往居家环境十分整洁;而生活失控的人们,通常生活在凌乱肮脏的环境中。

有位女士和丈夫都是购物狂,每天回家总会顺手买点东西。

久而久之,屋子像仓库一样,堆满了用不上的杂物。

待在家里,夫妻俩像被围剿的猎物,行动受限,心情烦躁。

很多时候,早上急匆匆出门,连一件干净衣服都找不到。

而邋里邋遢的生活,又令他们陷入自责与焦虑,完全没有精力好好工作。

麻烦事频频找上门,心情越来越差,压力越来越大。

无奈之下,他们请来收纳师山下英子,彻底把杂物归纳妥当。

整理好的房间,让人眼前一亮,他们才骤然明白:干净,也是一种治愈。

山下英子说:

扔掉一件无用物,就多一点空间;扔掉一件多余物,就少一份负担;扔掉一件废物,就恢复一丝清爽。

心理学上,有个“空间吸引力法则”

房间乱,人的心也会乱,心一乱,就更不想打扫房间。

这种恶性循环,会让人陷入精神内耗不可自拔。

脏乱的房间,仿佛生活里的一个窟窿,储满灰尘,令人窒息。

所释放出的负能量,也像黑洞一般,消耗人的精气神。

这样的环境里,走不出内心安宁的人。

有社会学家指出:

清洁会给人提供目标,做一点可控的小事,可以让人暂时从压力中抽身。

很多时候迷茫焦虑,是因为对生活的失控,而打扫屋子,能让人获得一种“掌控感”。

在不确定的生活里,清洁带来的“确定”,是化解精神内耗的良药。

细致地清理灰尘,耐心地归置物品,收纳好换季衣物,行动会为你纷乱的思绪按下暂停键;

在一尘不染的屋子里,喝茶、看书、听音乐,你将在身心放松中,暂时忘却外界的烦恼。

当居住环境焕然一新,心境自然也亮堂起来。

作家梭罗曾远离闹市,独居于瓦尔登湖畔的小木屋。

他每天都要将木屋整理一番。

倒掉炉子里的灰,码好要烧的柴,擦干净桌椅板凳,连门前泥泞的小路,他都要清扫一遍。

洒扫过程中,梭罗心无旁骛,虽然消耗了体力和时间,但却收获了内心的平静安然。

他说:“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,吮尽生活的骨髓,过得扎实,简单。用最基本的形式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。”

别小瞧打扫房间这件小事,它蕴含的可是“扫除力”的生活哲学。

知乎上有人问:我的生活一团糟,怎么改变?

有人回答:当你陷入苦恼,对眼前的处境一筹莫展的时候,就去打扫房间。

收拾家,是收拾过去的自己,也是在规划未来的生活。

很认可《断舍离》中的一句话:

整理房间并不是单纯处理杂物、抛弃旧物,而是在充满闭塞感的人生长河里,唤醒生命的气息。

人是环境动物,我们居住的房间,是生活里最大的磁场。

只有住得舒适,人才能提起精神,鼓足干劲,好好生活。

美国作家塔拉·韦斯特弗,从小在贫民窟中长大。

父母经营着一处废料场,也在家中堆满废品杂物。

在她的记忆里,一家人活像垃圾箱里的老鼠,脏兮兮,臭烘烘,满身戾气又忐忑不安。

她时常抱怨命运不公,变得极其敏感,总是心事重重。

后来,塔拉靠读书离开了这个家,住进了学校宿舍。

她学着同学的样子把宿舍整理好,才终于可以安下心来读书学习。

清理房间从卧室开始,而后是客厅、阳台、厨房……


每间屋子,进行地毯式打扫,上到桌面上的杂物,下到地板缝的死角,都不放过。


不仅是年底,心情不好的时候,这样大干一场,心情会立马变好。


我们常说,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。工作的烦恼,生活的压力,内心的迷茫,时常把我们拽入“想太多”的漩涡。


每当这时,为自己找点具体的事做。打扫房间这种具体的小事,就能迅速止住我们纷乱的思绪。当房间恢复整洁,人也会回到积极的状态中。


三毛刚到撒哈拉时,租到的房子脏乱不堪。背井离乡的她,本就心情不好,这间屋子,更是令她郁闷至极。


随后,她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,把房子打扫装饰了一番。有人来做客,直呼这是“最美丽的沙漠之家”。
之后,三毛才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写作,完成了著名的《撒哈拉的故事》。很认可作家舛田光洋的一句话:“你的人生,其实就像你自己的房间。”


房间,不仅承载着我们的生活,更是精神世界的避风港。新的一年,来一场大扫除吧,洗净生活里的灰尘,清空烦乱的思绪。

相关推荐

暂无评论